丁柏铨教授做“智媒时代的新闻生产和新闻传播”学术报告

发布者:林苍桑发布时间:2019-09-17浏览次数:465

  2019522日下午,新闻传播学著名学者、马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南京大学丁柏铨教授作客yl8cc永利官网江宁校区,在厚学楼210室与yl8cc永利官网的老师和学生们深入交流了他近年来对于智媒时代下新闻的人文关怀的思考和研究经验。

讲座开始,丁教授提出,当下,媒体智能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我们也进入了智媒时代这个特殊的时代。前在智媒时代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有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和传感器,因此,智媒所呈之“能”,是先进技术之“能”。

然后,丁教授对智媒与人文内容和精神的关系做了一个总论:智媒为人文内容和精神传播提供了便利和帮助,并且优化了传播效果。在先进技术助推人文内容和人文精神传播方面,对应于上述智媒时代的技术,丁教授认为有几个表现:(1)在基于大数据做成的新闻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记者而言,要做到从大量数据中总结和归纳出所有的信息要点使十分困难的。但是大数据新闻可以做到这一点,以“春运”和“两会”数据新闻为例,数据和数据背后的故事,被用来诠释春运期间人们“回家”的温馨主题和复杂感受,报道“两会”的(大)数据新闻,体现了代表、委员对人民利益和心声的关注和呵护。庞大的数据中包含了很多人文精神和人文内容。(2)人工智能为记者在部分方面的劳动提供便利,提升了工作效率,体现出了其本身的人文关怀属性。目前人工智能在新闻业中的应用是:通过大数据搜寻新闻线索,以爬虫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深度检索,从而获得丰富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解读,按特定主题的指令选择出有报道价值的新闻选题,并且撰写和校对新闻稿件,对于特定的受众群体进行特定的推送和推荐。以上工作耗时耗力,甚至有些任务仅靠人力几乎不能完成,机器人取代人进行这部分劳动,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人性化的表现,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而值得称道。(3VR技术为受众提供高度逼近原形原貌的景象,具有人文性。2015年,在对深圳市光明新区某工业园区发生的重大山体滑坡事故的报道中,有关媒体使用了VR技术,意在对山体滑坡过程进行灾情还原。这种报道方式使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可视化、直观化、全方位化,增加受众对于新闻事件本身的理解程度。这也是VR技术的人文关怀所在。(4)与新闻生产相连的传感器的双重角色都通向人文。丁教授认为,传感器的运用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角色身份:作为人的感官的延伸的角色和 能够将用户反馈深化到人的生理层面的工具的角色。前一种角色身份,进一步加固了人的主体地位;后一种角色身份,则深化了与人的亲密关系,而这两种身份,都通向人文。(5)区块链也可用于弘扬人文。区块链作为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其本质是一种分布式的数据存储方式。区块链具有的“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可以追溯和智能合约等特征和功能,与维系诚信这一人文精髓是一拍即合的。这是其独特价值之所在。据此,它可以有效防范虚假新闻和不实报道。有研究者认为:由智媒形成的智媒链,用区块链技术重塑数字传媒,提升日显稀缺的“注意力”的价值。这揭示了区块链在新闻传播领域发挥其独特作用的技术路径。

综上,丁教授总结说:“总之,先进的技术进入新闻生产领域以后,不仅带来了新闻发展的新模式、新样式,而且给人文内容和人文精神的传播带来了新景象、新起色。”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闻的生产和传播的方式产生了极大的转变。有些问题和矛盾也开始渐渐凸显,比如技术本身和我们应该极力保护的人文内容、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技术在人文素养方面,无法取代人类。丁教授提出,智媒时代的机器人有其不能与人类媲美的缺点,所以,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如何在智媒时代中保障自己的地位也尤为重要。要做到“三个亲自”:亲自观察、亲耳倾听、亲身体验。亲自观察是指记者对新闻场景的观察细致入微,也是指对于人本身的表情和行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亲耳倾听是指记者对于采访对象语义的分析和潜台词的理解能力;而亲身体验也就是体验式采访,能够捕捉情绪起伏的心路历程。这“三个亲自”是当前的智媒时代乃至于未来的智媒时代人类记者领先于机器人记者的三个基本方面。此外,记者更加要注重自己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自我要求:对对报道对象加以人文观照、在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报道者自己具备人文情怀。

最后,在和同学们的讨论和交流中,丁教授解答了同学们对于从什么样的媒介视角出发来理解智媒体的疑问,并且提出:人是媒介和媒体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同时,技术对于媒体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我们应从人,技术和媒体三方面的关系,来考察和讨论这个问题。

    丁柏铨系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11月至20034月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主任。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新闻传播学科咨询组成员,担任多个学术委员会的顾问和评审专家,多个高校的兼职教授、特聘教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新闻采访与写作》课题组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新闻传播学系供稿张杰 王海纳)